产业经济大势,往往与资金流的汇聚与辐射息息相关。金融、创投、资本也成为近两年频频出现的深圳“热词”。研究显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金融扮演的角色越重要。这一点,在深圳新能源汽车这条“万亿赛道”上得以充分印证,一条符合深圳新能源汽车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融合作”路径正在逐步打通。

  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中,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据统计,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1/8,全市集聚了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整车、“四电三智”等核心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链优势不断显现。

  作为强金融驱动的行业,一辆新能源汽车从开始研发到批量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相较于其他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深圳的优势在于紧密的“产融结合”,激活产业一池春水。截至10月末,深圳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5%,其中汽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3.2%。前10个月,汽车制造业继续领跑全市工业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59.3%。

  政策领航

  新能源汽车产业“串珠成链”

  有汽车产业相关人士表示,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则是智能化。深圳主动抢抓全球汽车变革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区位优势,力争在“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进程中贡献先行示范的深圳力量。

  今年8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紧跟汽车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平台化发展趋势,发挥“深圳制造”的强大优势和内生动力,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新支柱。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剑指“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仅三个月,深圳市工信局再次与深圳多部门携手,共同发布《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速实现汽车技术水平、场景应用和产业规模跻身全国前列,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优势,提升深圳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抢抓汽车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平台化产业重构机遇,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发力、政策护航,让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纵观今年以来深圳公布的经济运行情况,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已从深圳工业经济的新兴领域上升为主流赛道,成为新的支柱型产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5.8%。上半年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增加值增长50.6%、新能源集群增加值增长20.1%。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深圳依托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构建了“四电三智”先发优势,已经形成囊括了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充电基础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相关产业链不断聚链成群。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刘华表示,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已经形成闭环,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和核心材料企业成为产业链上的耀眼“串珠”。

  乘数效应

  金融活水助力产业“由点及面”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浇灌。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金融服务两大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举措,通过进一步完善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金融生态,助力提升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度的新能源汽车现代化产业集群。

  深圳人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意见》发布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圳聚焦新能源汽车稳产业链供应链和“出海”的需求,指导银行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辖内银行成立“新能源汽车专班”,实现“全国业务一地办”,提升跨地区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此外,深圳人行还联合产业主管部门梳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单84家,指导辖内银行主动开展对接,累计向名单内企业发放贷款671.1亿元。

  聚焦稳产业链供应链需求,提升跨地区金融服务效率。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采取“集团授信+行内银团+异地分行尽调+集团协商”的方式跨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融资业务;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对接动力电池企业上游供应商,采用统借统还的方式,满足其在跟随核心企业产能扩张方面的融资需求;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探索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上游供应商提供“保理e融”服务,满足上游供应商客户融资需求;开展“订单e贷”“票据e承”业务,满足下游企业融资需求。

  产融合作

  政企联动加速企业“建圈强链”

  11月24日,比亚迪宣布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此时距其第500万辆下线仅3个多月。从第一个“100万辆”用时13年,到最近的第六个“100万辆”仅用时3个多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焕明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深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代表性产业,已经实现了全球领跑。”

  在政企联动的背景下,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远不止于此。围绕产业打通“资金链”,深圳市工信局开展了供应链中小企业信用赋能。推动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共建联通供应链交易、物流、资金等数据的供应链平台,实现大中小企业信用共享,并基于订单和应付账款,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融通创新等提供支持。其中,比亚迪联合多家银行建立金融信息及融资服务平台,供应商凭比亚迪签发的电子债权凭证进行流转、索偿或申请融资。

  事实上,产融合作的关键力量往往来源于政银合力。今年4月,深圳市工信局与首批10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签约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产业集群发展、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以及中小企业培育等方面的产融合作,充分发挥各银行特色优势,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金融业深度融合,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此外,深圳市工信局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携手合作,在中国银行坪山支行设立新能源汽车特色支行,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金融服务生态高质量发展。

  打造“星耀鹏城”一站式上市服务平台,推动优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设立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截至6月底累计补偿不良贷款9.8亿元,撬动新增贷款约1633亿元;出台“首贷户”贷款贴息实施细则,推动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超3万户,贷款金额近千亿元;打破政银信息壁垒,创新自动审批“增信贷”,实现企业和银行“双向奔赴”……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金融业深度融合,深圳始终步履不停。

  一呼百应,一唱百和。政府部门持续引领,金融机构不断发力,“金融活水”正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注入更多动力。

  撰文:许懿